曾經的外賣平臺主要滿足餐飲配送需求,而如今已發展成為覆蓋多品類、多場景的綜合性即時零售平臺。
2025年,中國外賣市場迎來新一波發展浪潮,行業格局呈現多元化競爭態勢。各大平臺不再局限于餐飲外賣,而是積極拓展即時零售邊界,將服務延伸至日用百貨、數碼電子產品、醫藥健康等更為廣泛的領域。
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印證了這一趨勢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,我國在線餐飲配送市場規模已突破1.2萬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18%。
全國日均外賣訂單量穩定在1.3億單以上,其中一線城市滲透率超65%,下沉市場增速更為顯著,達到24%。
行業競爭焦點已從單純訂單規模比拼,轉向服務質量、風險管控與社會責任的綜合較量。有報告預測,到2027年,中國外賣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.95萬億元,技術賦能與下沉市場滲透將成為主要驅動力。
面對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潛力,各平臺依據自身優勢制定了差異化發展策略,推動行業商業模式持續變革。
“外賣+即時零售”的融合模式成為行業主流。在這一模式下,消費者可享受從餐飲到全品類商品的一站式即時配送服務。
平臺通過共享配送基礎設施,實現高頻外賣消費向即時零售業務的引流與協同。
配送網絡的價值已從單純的送餐渠道升級為“萬能通道”,覆蓋奶茶、服飾、3C產品乃至家電等多類消費場景。其核心邏輯是將配送能力轉化為零售入口,通過高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服務搶占多元消費市場。
在商家合作方面,平臺不斷優化合作模式,從傳統的傭金模式逐步轉向包含“流量保底”、“數據賦能”等多元化的合作形式。
有數據顯示,接入智能菜單系統的餐飲企業客單價提升19%,復購率增長34%,顯示出新模式對商家經營的積極影響。
未來,隨著“半小時達”成為消費常態,市場將進一步分層為即時場景、準即時場景和長周期場景,滿足不同層級的需求。
行業競爭將不再局限于燒錢補貼,而是轉向供應鏈效率、技術賦能與服務品質的綜合較量。
能夠平衡商戶利潤、騎手保障、用戶體驗與平臺盈利的企業,將在這場長期競爭中贏得最終席位。
